打破传统外语教学模式,推进语言自然学习法 ——小语种教研室3月第一期教研活动
近日,国际科小语种教研室于 2025 年 3 月 7 日开展了以 “打破传统外语教学模式,推进语言自然学习法” 为主题的 3 月第一期教研活动,汇报人刘爽老师详细阐述了相关教学理念、实践策略及未来规划,为外语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方向。
1
传统外语教学模式存在诸多弊端,如过于注重语法分析,导致学生在外语表达上困难;教学方法单一,以教师讲授为主,学生被动接受知识,学习兴趣难以激发,语言应用能力不足。在社会对实用型外语人才需求日益增长的背景下,应用型大学外语教学改革迫在眉睫。
2
语言自然学习法以学生为中心,模拟自然语言环境,借鉴第二语言习得的多种理论,如自然法、情境法等。该方法具有激发学习兴趣、提高学习效率、培养语感和促进跨文化交流等优势。通过室外课堂教学法、任务驱动教学法等实际案例,充分展示了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。
3
在推进策略与实践探索方面,刘爽老师提出淡化语法教学,通过大量听、说、读、写实践让学生掌握语法规则;注重词汇积累与运用,打破单词语法壁垒。同时,运用情境教学模式,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,营造轻松积极的课堂氛围,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。
教育技术在此次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。借助互联网技术,开发在线学习平台,推行混合式学习模式;利用大数据分析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;通过智能语音识别技术实现语音评估、互动和听力训练;引入虚拟现实技术创建虚拟语言环境,增强学习体验。此外,将游戏元素融入语言学习,开发趣味性教材,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。
师资培训与评价体系建设也是改革的关键环节。针对当前外语教师缺乏语言自然教学法理论和实践经验的现状,刘爽老师提出加强理论学习、组织教学实践、鼓励校企合作的师资培养模式。在评价体系改革上,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,增加口语评价比重,加强形成性评价,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态度。同时,为教师提供学术支持,建立奖励机制,将教学实践成果纳入职称评定体系。
MUSIC
此次教研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,创新了教学方法,提升了教学效果,提高了教师素质,建立了资源共享平台。但也存在教学评价不完善、教师培训不足、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提高和教学资源不平衡等问题。未来,小语种教研室将针对这些问题采取改进措施,并紧跟智能化教学、线上线下融合、终身学习和跨文化交流的发展趋势,持续推进教育改革。
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,语言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。小语种教研室的此次探索,为外语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,有望培养出更多具有语言实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,满足社会发展需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