志愿冬奥,彰显青春的力量 ——教育学院冬奥会志愿者王泓璎
姓名:王泓璎
班级:国际语言教育学院19小教4班
职务:冬奥会志愿者
冬奥会的到来,是中国人民的热切期盼,更是世界对中国的支持与信任。而在这个特别日子里,我很荣幸成为了一名冬奥会志愿者,不是每年都有冬奥会,不是每届冬奥会都在中国,很感谢自己当初的决定,让我在有机会为祖国争光,为冬奥添彩!
北京冬奥会是特殊的,它是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首次如期举办的全球综合性体育盛会,对于备战四年的运动健儿来说,这一盛会如期召开意义非凡。在北京冬奥会正式开始的时候,我也听到了外国运动员对冬奥会的评价。来参赛的外国运动员,对场馆、赛道、饮食、服务等各方面做出了一系列的赞扬!“冬奥会能够如期召开,我真的是太感恩了,在北京我觉得超级安全”,美国冰壶混双队员维多利亚.珀辛格说。加拿大速度滑冰选手伊莎贝尔.维德曼认为,“冰丝带”的优越条件对他们的优异表现大有裨益。“这是我见过的全世界最漂亮的一条赛道了,环绕在群山之中,设施很完善,也很便利”等等。他们的赞赏让我因国家的强大和实力而感到自豪,感到骄傲。
在这里,每天工作八小时,实行午班,晚班两班倒工作制。涉及到熬夜在一开始是吃不消的,通过不断的身体和心理的调节,还有领导们对我们的关心和帮助,工作慢慢步入正轨。我的日常工作是在北科宿舍楼楼下,对北科宿舍楼里负责各个酒店工作的志愿者进行人身安检。在工作过程中我和我的同事们也会相互配合,运用我们在校培训的手检技能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服务,服务他人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工作能力。
之后是我的业余生活,除了每天工作的八小时以外,我也会进行时间规划,业余时间我会去操场跑步,或者是在宿舍约上同事们一起做帕梅拉,跳绳来增强体魄。有一次从超市出来看到门口有一位叔叔在踢毽子,我们很高兴加入了,运动之后叔叔还答应我们下次再约。除此之外,我也会安排出一定的学习时间,学习考研书籍,来丰富我的头脑。这些点点滴滴使得我的生活既充实又精彩,办事效率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!
这一年意义重大,没有在家过年,对我来说是一种体验也是一种考验。在过年的这一天,我感受到了浓浓的人文关怀,食堂为我们准备了丰盛的年夜饭,领导们也送来了亲切的问候,和家里人视频通话得到了他们的肯定与鼓励。
“一滴水离开大海,很快就会干涸;一个人脱离集体,将会一事无成”。在这次举世瞩目的大型活动中作为志愿者的一份子在这里发光发热,我感到很荣幸。在志愿中体会到了劳动者的辛勤,更增强了我们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,让我们明白了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具有的道德素质,个人修养以及社会责任。在未来我也会继续保持冬奥会的优秀品质,保持学习与上进的动力,会继续参加各种志愿活动,充实自己的生活,奉献自己的力量,做一个闪闪发光,积极向上的女孩儿!
此次志愿活动,开阔了眼界,丰富了知识,也得到了成长。在这里我想说:“谢谢你,冬奥会”。